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用来度量一定时期内一组有代表性的居民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动的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中国的CPI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衣着、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及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8类。影响交易额的两种因素为物价和数量,加之税收收入是按现价(当年价格)计算得到,因此物价变动是影响税收收入变动的重要变量。我国现在采用CPI代表物价水平。因此,分析CPI的变化,可以使税收宏观预测和微观税源分析更为准确。
严格地说,物价与税收变化方向的关系是不确定的。对于价格弹性较小的商品,价格提高(或降低)时,由于商品需求量基本不变,则销售收入增加(或减少),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相应的税收收入增加(或减少),那么物价与税收同方向变化。对于价格弹性较大的商品,当价格提高(或降低)时,商品的需求量会减少(或增多),而销售收入的变化方向不确定,那么物价与税收变化方向关系不能确定。短期内,针对物价上涨,居民来不及调整自己的消费行为,厂家销售收入和利润增加,税收负担增加。在经济出现通货膨胀时,纳税人的名义货币收入增加,导致其适用的税率档次提高,从而税额增大,通货膨胀拉动税收增长率提高。从长期来看,针对物价上涨,消费者可以转向替代品,或压缩、推迟当期消费。生产者扩大商品供应量,当存货增加时,税负可能会下降,通货膨胀无益于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
目前,我国的CPI上涨属于结构性上涨,通胀也属于结构性通胀。上半年食品价格同比上升7.6%,影响CPI上升2.5个百分点;扣除食品涨价影响,CPI仅上涨0.7个百分点。非食品部分物价的同比升幅一直在1%左右,其中耐用消费品和通信工具的价格一直在下降。因此,食品加工业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餐饮业的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会有所增加。耐用消费品和通信工具生产企业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额可能会有所下降。由于短期内企业职工工资不会根据通胀指数进行调整,因此个人所得税额不会增加。
然而,CPI本身的缺陷影响着税收分析预测的准确度。CPI集中针对与居民消费密切相关的商品及服务项目,并不直接包含投资品价格波动。而我国居民消费支出对GDP贡献率逐年下降,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因此,CPI数据对于中国整体物价水平的代表性并不很高。例如,CPI包括的居住消费中含有建房及装修材料、房租以及水、电、燃气等项目,未含房屋价格。2007年上半年商品房平均价格上涨了14.22%.所以说,CPI未能充分揭示真实通胀水平。在进行税收分析预测时,要对CPI进行一定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