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务总监网
服务产品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1
  • 2
当前位置:首页 >> CFO管理文摘
中小企业融资的代言人———访华兴资本创始人兼CEO包凡
发布日期:2008/4/15 来源:财会信报 编辑:linda 阅读次数:3891次
 

    他曾带领他的团队为当当网、21世纪不动产、巨人网络等一批国内知名高成长企业提供过高水准的专业服务;2007年,他带领他的团队幕后推动的融资项目规模上超过了10亿美元,占2007年整个私募市场1/3左右。这些也给他的团队带来了小小的“成长烦恼”,他对外澄清的也越来越多:“我们不是风险投资,我们是投行。”他,就是华兴资本的创始人兼CEO包凡。

投行:
释放无穷魅力

    包凡一直认为他干投资银行这一行是一种“天意”。包凡生于上海,祖父是江浙一带有名的老银行家,使得他自小便有机会聆听众多老上海股市起落的惊险故事,他面对曾经的“镀金年代”,甚至颇有生不逢时之感,所幸,改革开放最终成全了他。

    取得上海复旦大学理学学士学位和挪威管理学院理学硕士学位之后,包凡完成了三次角色转换,投资银行家转做天使投资人,如今又回来做投资银行家。

    在长达7年的投资银行家生涯里,包凡先后供职于摩根士丹利和瑞士信贷。在此期间,帮助数家领先的跨国公司进行资金募集、银行借贷、并购以及重组工作,其中包括加拿大贝尔、瑞士诺华制药、RPR、Investor AB、日本NTT、韩国KEPCO和KT等。在其投资银行生涯中,帮助客户融资累计超过70亿美元,完成了超过600亿美元的国际并购业务。与国内领先的企业也有过多项合作,曾经领导了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IPO项目之一中国联通56亿美元的海外上市……

    他在摩根士丹利做了多年风险投资家后,转而做天使投资,就是看中了其中的高风险带来的挑战与刺激。“我小时候便喜欢与人一争高低,在学校只对足球等竞技体育项目感兴趣。因此,在投资领域,我希望尝试最刺激的。”包凡说。

    当年包凡曾投资过一系列成功的创业企业,包括在美国上市的无线增值服务提供商掌上灵通/英斯克技术有限公司,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多媒体芯片设计制造商中星微电子,中国最大的在线娱乐互动和媒体公司千橡互动,中国在线音乐批发商R2G等。对于后来暂时放弃做“天使”的原因也相当坦率:“主要是国内天使投资这一部分市场机制还很不完善,信息不对称。好不容易两方见面了,天使投资人往往又拿不准对方是否值得下手。比如,典型的天使投资需要50万至100万美元,由于风险太大,可能6个月就花完了,没了,白白打了水漂儿怎么办?”包凡回忆。

    2003年,他决定重返风险投资,做一个好的投资银行家。并在2004年底创立了定位于投行+投资的华兴资本,目标就是坚定地做好一件事———“做中国中小企业的投行,专注于为高速成长的中国创业型企业提供财务顾问服务”。谈及此,包凡的自信与欣慰全都“写”在了脸上:“投行这个行业是一个高压力、高回报的行业,绝不是单纯的朝九晚五的工作,需要充满热情,全身心地奉献及投入。同时这个行业是一个跟人沟通的工作,作为一个优秀的投资银行家需要是一个很好的沟通者,也就是要做一个很好的听众。”

中小企业融资:
风物长宜放眼量

    包凡和他的团队曾经访问过超过2000家国内中小企业,替他们中的四五十家完成了融资项目。“之所以发展速度么快,不是因为我们本身做得有多好,而是和市场的需求有关,在很大程度上是市场在推动我们发展。对我们来说,最大的挑战在于能否继续跟上市场发展的速度。”包凡坦言。

    “我们跟很多企业都合作过,我觉得一个企业处在不同的阶段,它在融资的时候应考虑的主要选择标准应该是不一样的。如果这个企业相对来说还处在创业的早期阶段,那一定要找最‘合适’的伙伴,名气、实力等其他各方面的条件都不是最重要的。毕竟,投资人进来以后,就是生意上的伙伴,要和企业一起合作。所有做过生意的人都知道:好与不好的合作伙伴是有很大区别的。但如果企业的规模已经很大了,那么你最需要考虑的就不过是融资的成本,因为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已经有了比较标准化的流程,此时以相对比较合理的条件获取资本才是最重要的。”

    包凡强调,一家企业在成长过程中要和资本市场结合,它一定要考虑自己处在什么样的一个阶段、应该去寻找什么样的资本、要获取这些资本需要什么样的条件等。此外,前期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在与资本的碰撞中怎样来展现企业的优势、要用何种方式去和资本结合也是企业需要考虑的。这些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其实都是创业者,而华兴资本能做的只是成为他们进人资本市场的一个桥梁。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对资本需求的不同之处:大企业往往需要成熟的金融产品(如IPO、债券等),而中小企业往往对自己都不是很了解,所以需要全面的服务。

    “今年一月份我刚刚到德国作了考察,发现德国的经济结构跟中国有一些相近,差不多70%以上的GDP是由德国的中小企业创造的。但是,德国的中小企业无论大小,一般都在所细分的市场做得非常专业,很多在世界范围都处于领先水平。中国的广大中小企业要专注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可以在未来残酷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比之下,包凡发现国内的中小企业主要在两个方面需要特别注意:第一,要认清自己。很多中小企业因为缺乏人才等原因,往往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自己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哪以及在资本市场上的需求都不清楚。这会有两个方面的结果,一方面,企业很难描述自己未来的需求计划,即难以说服投资者;另外,企业对自己核心竞争力、核心价值缺乏清晰的认识,这将导致企业在投资者面前丧失对自己的定价权。

    第二,是企业要多和相关专业的机构接触。投融资市场是一个特别规范、专业、系统化的市场,这里面的专业化程度非常高。企业只有多与相关的如财务顾问公司、律师事务所等多接触,才可能了解其内在的规律,才可在未来的发展中充分利用资本的工具。

    “中小型企业和资本市场的结合,成为中小企业是否能够真正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最重要的环节。中小企业资本融资需要从企业长远的计划、机制的建立,包括财务、法务乃至税务等方面做大量的工作。所以中小型企业跟资本市场结合实际上需要全面解决的方案。”包凡对此充满期待。

创业板:
持续发展是关键

    证监会制订发布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关于准入门槛的问题在业界引起了一片热议,包凡对准入标准表示赞同,他认为第一批上市的公司,应当是能够让投资者赚到钱的公司,这样,市场才能够良好地运行下去。而如果从一开始就放低标准,可能出现投资者因为风险太大而造成市场热情不高,运转不灵的状况。“中国的创业板要成为纳斯达克那样成功的证券市场,必须首先把握好上市公司的质量,其次能够真正做到有别于主板市场的发行制度,‘门槛’高一点、低一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真正理解高成长企业的特殊性。”

    “另外,政府在政策细节上也要做好。比如创业板是否解决了基金退出锁定期问题。企业是否能有足够的流动性?是否可能实现再融资?因为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风投基金一旦退出,企业实际上是承担了很大的风险。”

    至于企业比较关注的究竟在哪个国家的创业板上市成本更划算的问题,包凡认为,不同企业适合不同的市场。这要看客户的自身条件和发展意愿。有些企业在海外上市要比国内上市获得更高的估值,比如IT行业。语言、文化方面的适应,企业去海外上市面临如何跟投资者沟通的问题。不同市场的上市成本也不同。美国市场的成本较高,亚洲市场的较低。国内应该是成本最低的。另外还要看整个市场的流动性,当企业需要资金时,市场能够提供这个资金。美国和香港市场流动性较好,国内再融资较差,并要取决于证监会的审批速度。在税务方面,国内运作空间较小,国外空间较大。

    要保证高素质的企业到创业板上市,包凡认为更多的还是要由市场机制来决定,也就是要有好的保荐人和承销商。券商这块业务不仅应该对外国投行开放,也要对国内民营投行开放。目前国内券商主要还是国企,因此它对国企上市运作比较熟悉。而国外投行也多是帮助大型国企、央企上市。因此民营企业要找到好的投行辅助上市并不容易。

    而民营投行参与业务的话,也要对自己的品牌和名誉负责。新兴市场能否做好,关键是引进有效的市场机制,投行能对企业上市的成功失败负责。好企业并不是证监会能全部包办的,而是由市场机制决定的。“只有具备了这些机制,市场才能做好。创业板才能吸引投资者的目光。外资投行能做好的,民营投行也能做好。”包凡直言。


 
  相关附件:
  相关文章:
关键字搜索:
CFO管理文摘
CFO职场
CFO商业观察
经营管理
财务管理
会计与税务
更多>>
网站简介 | 网站帮助 | 服务产品 | 联系我们 | 防范电子发票重复报销软件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网站导航
中国财务总监网(www.chinacfo.net.cn)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64313号
电话:010-58401437 58401438